特色专题 首页>特色专题
北方昆曲剧院庆60周年
发布人:李楠 发布日期:2017-06-29

    北京晨报讯(记者 和璐璐)昨晚,北方昆曲剧院60周年院庆活动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办,整个活动包括7台经典昆曲折子戏,大型原创剧目《红楼梦》的演出,和昨晚名家名段的《昆曲荣耀——北方昆曲剧院60周年》的晚会以及大型展览。在院庆晚会上,来自海内外的昆曲名家张洵澎、汪世瑜、石小梅、梁谷音等,以及戏曲名家裴艳玲、叶少兰、谷文月、于魁智、李胜素等都在晚会上亮相,演唱自己的拿手唱段。

  1957年的6月22日,是北方昆曲剧院成立的日子,周恩来总理亲自任命韩世昌为第一任院长。这标志着有着600年历史的昆曲迎来焕发生机的崭新时代。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昆曲濒临灭绝的年代里,北方昆曲剧院作为长江以北的唯一一家昆曲剧院支撑起这个古老剧种的半壁江山。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昆曲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这门古老艺术终于迎来了崭新的时代和发展的转折点。如今,北方昆曲剧院以平均每年创排两出大戏、上演十台传统剧目的演出频率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昆曲的领军院团。在昨晚的昆曲60周年晚会上,观众看到了很多20岁左右的昆曲后生,他们初出茅庐但身手不凡。晚会上演出的《红楼梦》、《续琵琶》、《孔子》等,都是近年来的新人新作,也让人们对北方昆曲剧院的下一个甲子充满期待。

 

北方昆曲剧院院庆 七大昆曲团齐贺

 

六十年北昆 浪千叠 舟一叶

正青春年少 不封侯 掌洞箫

来源:北京青年报

 

1498732745(1).jpg

韩世昌 (资料图)

 

1498732760(1).jpg

程增奎 侯永奎(资料图)

1498732771(1).jpg

侯少奎

1498732782(1).jpg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之“紫钗记”

“南花北移”的昆曲在京城落地生根已整整60载。昨天,长江以北唯一的昆曲院团——北方昆曲剧院,迎来甲子院庆,全国七大昆曲院团的院团长齐聚京城,戴玉强、杨在葆等艺术家以及众多书画界人士亲临笔会。

    昨晚的院庆晚会上,来自海内外的戏曲名家胡锦芳、张洵澎、汪世瑜、石小梅、梁谷音、裴艳玲、孟广禄、李树建、刘玉玲、谷文月、于魁智、李胜素、叶少兰、侯少奎等先后登台。此后的几天,全国八大昆曲院团的艺术家们将献上7台折子戏及3台大戏,其中包括涵盖了北昆四大件《出塞》、《思凡》、《嫁妹》、《夜奔》的折子戏专场,以及《牡丹亭》、《红楼梦》等。

    行当齐整少年班 浪淘沙 六人苦撑

    60年前的昨天,文化部部长茅盾主持北昆成立大会,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代表周恩来总理和国务院到场祝贺,北昆旗帜性人物韩世昌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欧阳予倩、田汉、梅兰芳、程砚秋等人悉数到场。为挽救当时昆曲人才凋零的颓势,1958年,北昆的第一代新生力量走入剧院,这就是曾经培养了洪雪飞的第一个“团带班”——58届高级演员训练班。1982年招生的少年昆曲学员班中,当初的40多人虽然目前仅剩6人,作为行当配备最为齐整的少年班,虽经大浪淘沙,却成为承上启下的一代,如今的北昆一姐魏春荣就出自该班。

    2009年,北昆给全国昆曲界带来了不小的震动,第一位由本院演职员投票选出的“公选院长”杨凤一走马上任,上任第一年,北昆四台大戏《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义侠记》,全部由平均年龄25岁的年轻演员主演。之后的《红楼梦》拿遍了所有国家级奖项,北昆的年轻演员也全面占领舞台。

    昆山弋阳分南北 千里缘 同唱京师

    同南昆的唯美细腻相比,北昆的粗犷大气虽暗合了北方人的性格,却也成为被舆论诟病的焦点。面对北昆不够精致甚至有些粗糙的说法,杨凤一介绍说,北方昆曲大致可分为三大流派,一是源于宫廷戏班和太监为主的内学所传承的京朝派;一是王府内保存的昆弋班以及后来散落到京东、京南的昆弋班所形成的昆弋派;一是南方艺人来京,并经过曲家传播形成的南派。

    所谓北昆的风格,其实是有与之相匹配的代表剧目的,《夜奔》、《单刀会》、《钟馗嫁妹》、《文成公主》、《千里送京娘》、《吴越春秋》等,都是极具北昆风格的经典剧目,足见北昆与以生旦戏为主的南昆之间的风格迥然。杨凤一说:“无所谓南昆、北昆,其实呈现的都是昆曲的不同样貌,也有着各自不同特色的剧目,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大昆曲。”

    年少周郎正风发 催樯橹 后浪传音

    经历上世纪特殊时期的10年断档之后,1979年北昆复院重生,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性的昆曲阵痛,北昆也未能幸免。杨凤一说:“那时剧院一年的演出也就只有二三十场,台下的观众几乎一个年轻人都没有,说台上人比台下人多那不是开玩笑,最夸张的一次是在朝阳剧场,台下仅有两位院长陪着一位外宾看戏,台上却有五六十人。”

    那时,正值舞台巅峰的杨凤一也一度出走影视,那时的北昆人拍影视、当歌星、做白领,而舞台仅仅是曾经的梦想。2001年,世界级“非遗”头衔空降后,一直引以为豪壮的全国六个半昆曲院团的800壮士,如今也已扩充到八个院团,而且每个院团皆有自己的后备人才。

    据杨凤一介绍:“如今,北昆90%都是30岁上下的年轻演员,还有一批刚刚二十出头的学员。虽然势头很好,但昆曲在剧目题材上确实还有待拓展,据说故宫中留存着1000多个昆曲剧本,而北昆也有意愿将《赵氏孤儿》搬上昆曲舞台。而且我相信,昆曲是完全可以进行市场化运作的,特别是小剧场昆曲《牡丹亭》、《怜香伴》,几乎是演一场满一场。即将于2019年在北昆原址上落成的昆曲大剧院,将全部以社会资金注入的方式建成运营,大小4个剧场不仅将实现昆曲的常态化演出,儿童体验剧场也将为北昆培养未来的观众。”

    文/本报记者 郭佳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除标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