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便装照
王瑾《西厢记》剧照
王瑾《小放牛》剧照
“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省人事。终须等个助情花,处处相随步步觑。”舞台上这个机灵可爱、活泼伶俐的小姑娘就是汤显祖《牡丹亭》里个性极为鲜明,为人热情、开朗、活泼、泼辣的小丫鬟春香,也可以用两个字表达,就是“纯”和“真”。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是北方昆曲剧院演员、有着北昆当家花旦美称的俏丫头王瑾。
王瑾在三出经典剧目——《西厢记》《牡丹亭》《相约相骂》中塑造的角色堪称经典:在《西厢记》中王瑾把红娘的机智、果敢演绎得恰到好处;《牡丹亭》更是她与魏春荣合作多年的经典剧目,从春香的表演,到与杜丽娘的配合都是那样的和谐,既表现了春香的活泼又突出了杜丽娘的美;《相约相骂》是《钗钏记》里面的一折,她把芸香这个人物演绎得朴实可爱,不矫揉造作。三出剧目,三个人物,虽都是花旦,但是王瑾在表演上抓住每个人物的内心和特色,使得每一个人物都鲜活真实。有观众这样评价王瑾:“看她的花旦表演是一种美的享受,演的人物不俗气,分寸把握得好,一双大眼睛在表演上是那样的晶莹剔透,把小姑娘的特性演到了极致。”
1982年,正值豆蔻年华的王瑾考入了北方昆曲剧院学员班,专工花旦行当。塑造的角色颇得内外行的一致认可,坐科期间就以天真活泼玲珑剔透的丫鬟春香和机灵俏皮的红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扮相透着一股精明俏丽!她形象娇小,嗓音甜美,一双大眼睛清澈活泼,天生是个演花旦的好材料。良好的天资,可贵的热情,刻苦的训练,使得王瑾在昆曲花旦的领域里有了自己的地位。
1988年,毕业后她们全班人全部进入北昆演员队,与成年演员一起上班,那时很多剧团都不景气,北昆也不例外。每年的演出很少,一些知名的老师都很少有演出机会,更不用说她们这些刚毕业的学生了,一些同学开始自谋出路,有些同学开始拍电影、电视剧,或者干脆改行离开昆曲舞台。但就是这样,王瑾也没有想过改行,在迷茫困 惑的那几年里,王瑾坚持着自己对昆曲艺术的承诺和信心。她说她真的很喜欢昆曲,那时只要是剧院有演出,哪怕就是一个小龙套,她也是认真地排戏、演出,正是她怀着一颗对昆曲执着的心终于等来了属于她的春天。1992年,王蕴明担任北昆院长,王院长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改革北昆现状,要她们这些青年演员每人汇报一出戏,王瑾抓住了这次机会,诚请剧院的韩派继承人乔燕和老师教授《牡丹亭——春香闹学》。这是一出表演性很强的花旦剧目,是昆曲大王韩世昌大师的北派昆曲的代表剧目。那时正是夏天,天气非常炎热,排练厅又设备简陋,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乔燕和老师一招一式认认真真教授,王瑾一招一式认认真真学习,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王瑾把一个活泼可爱的小春香演绎得非常传神,她把春香的活泼可爱、微妙细腻心态演绎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在这之后王瑾又排演了《钗钏记》,李渔的十大喜剧之一《风筝误》,《西厢记》《牡丹亭》《胖姑学舌》《小放牛》《思凡-下山》《佳期》等更是她常演的剧目,她虚心向老师问教,把每个人物都演绎得鲜活可爱。王瑾在《风筝误》中塑造的詹爱娟,是“以美及丑”,詹爱娟是个妙龄女性,由于容貌及智商原因制造出了很多矛盾冲突以及令人捧腹的噱头。以往《风筝误》这出戏,詹爱娟这个人物在塑造上多用丑行演员扮演,而王瑾大胆突破了行当观念,把她定位在介乎于花旦与彩旦之间,外在滑稽性,内蕴幽默感,过,则讨人嫌;不足,则收不到应有的喜剧效果。王瑾准确地把握住了角色在表演中的分寸感、“节骨眼儿”,赢得满堂喝彩。
这么多年来王瑾不断在昆曲的道路上前行,为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有学识有素养的昆曲人,到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了艺术硕士,从理论到实践又系统地学习了一番。王瑾要求自己“从艺必须讲德,爱艺必须重德”,品格情操与表演密切相关,“未曾做艺先做人”,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敬业,做艺要勤奋,治学要严谨。王瑾还连续多年在国家大剧院的名家讲堂讲授昆曲,我有幸去听了一次,一个半小时的讲座,王瑾一个人连讲带演,非常精彩,使观众在短短的时间里感受到了昆曲的美。
王瑾是昆曲舞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一片靓丽的绿叶,她塑造了很多经典的花旦角色。王瑾说,在昆曲的海洋里,她得到了太多的东西。是啊,在舞台上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真心祝愿王瑾在昆曲的舞台上演绎出更多更好的角色。(摘自《中国文化报》2017年2月22日三版)
编辑/图片:于淼
信息来源:院务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