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动态 首页>剧院动态
风华重现 | 宫廷风格昆曲《游园·惊梦》在正乙祠戏楼首演成功
发布人:beikunmanage 发布日期:2024-12-17

1.png

在探索美的道路上

昆曲始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4年12月16日、17日

北方昆曲剧院

溯源故宫古籍中的经典

融合别开生面的表达

历时两年多倾心打造的

宫廷风格昆曲《游园·惊梦》

在古朴雅致的正乙祠戏楼

展开穿越百年、情牵古今的艺术盛宴

索引典籍 凝聚匠心呈现

深耕院藏古籍

2.jpg

3.jpg

宫廷风格昆曲《游园·惊梦》是以梦境为线索,深入挖掘了汤显祖《牡丹亭》中的经典文本,如“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冥判”“拾画叫画”“幽媾”等,同时融合了《牡丹亭》演出本中的“花神堆花”等戏剧元素,并大量参考宫廷文献,打造的一台极具宫廷风格的昆曲舞台剧。细致刻画了人类对爱情的坚韧追求及跨越生死的无畏勇气,一梦入画、万象生辉,为观众展现了一场如梦似幻的视觉盛宴。

4.jpg

该剧的创排汇聚了业内顶尖的专家和主创团队,艺术指导为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剧本指导为著名剧作家郭启宏,学术顾问为著名戏曲理论家王馗,总导演为北方昆曲剧院青年导演张鹏,剧本整理为青年剧作家王一舸,音乐总监为国家一级作曲周友良,舞美设计(大剧场版)为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刘科栋,灯光设计(大剧场版)为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任冬生,灯光设计(古戏楼版)为北方昆曲剧院舞美中心副主任龙鸿桥,服装设计为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张锐,宣传视觉为著名时尚摄影师冯海等,由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邵天帅饰演杜丽娘,北方昆曲剧院优秀青年演员王琛饰演柳梦梅,并有众多青春靓丽的新生代演员参演,以雅正昆韵,在古香古色的正乙祠戏楼中“编织梦境”……

相映生辉 文物活化之美

沉浸式体验

5.jpg

6.jpg

正乙祠戏楼,这座始建于三百多年前的古戏楼,以其“古戏楼活化石”的美誉闻名于世。而当昆曲《游园·惊梦》的清幽旋律在这里响起,时光的厚重感与艺术的灵动感在一瞬间交织。超越生死的“至情至性”,因正乙祠独特的历史氛围而愈加深邃。在这方“活态文物”之中,舞台不再是一个单一的表演空间,而是一个让观众与古今对话的文化场域。

故宫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承载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汇聚地。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大量清宫戏曲文物,是反映清宫演剧活动的珍贵实物遗存,对于传统戏曲艺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戏曲艺术,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昆曲《游园·惊梦》深挖故宫博物院的古典文献资料,从服饰的复原到唱词的考据,都力求与清代宫廷的戏曲形态相契合。剧中服饰款式、色彩配搭、纹样图案,均取材于故宫所藏的明清服饰档案。那些绣着缠枝莲、折枝花的华美服饰,不仅是昆曲美学的象征,也是文物活化的经典案例。

7.jpg

此次《游园·惊梦》的复原与创新,借助现代舞台技术与传统戏曲的表演形态相结合,让传统艺术“活”在当下的舞台之上。舞台上,杜丽娘的一颦一笑,柳梦梅的痴情等待,都因这份“真实的复原感”而更加感人至深。这种“文物+戏曲”的活化方式,不仅让传统戏曲艺术焕发新生,也将故宫所藏的戏曲文献资源搬演到了舞台之上,形成了“文物在说话,历史在歌唱”的独特氛围。这种跨界融合的文物活化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文物展示方式,使文物不再静默无声,而是以活态的方式融入了当代观众的审美体验,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传承与创新 从经典到未来

8.jpg

在这场精彩的首演背后,主创及主演花费了数月时间对经典唱段进行了精细化的打磨。传统唱腔依旧,但在节奏的把控、演员的步法和形体语言上融入了更符合现代观众审美的细节调整。演员的演技、形体的雕琢、唱腔的精准控制,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都彰显着对传统的敬畏与坚守。

宫廷风格昆曲《游园·惊梦》既是对昆曲经典的致敬,也是对传统文化未来发展的探索,为昆曲的当代传播和传承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路径,打造出既具历史底蕴又具时代风貌的创新成果,让传统文化“焕新”力量,为时代所见、为世界所闻。

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