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动态 首页>剧院动态
人生如戏 百味杂陈 | 《墙头马上》即将于金华、义乌上演
发布人:beikunmanage 发布日期:2019-08-09

《墙头马上》邵天帅、王琛、王琳琳.png

 

墙头马上遥相望

一见知君即断肠

 

《墙头马上》邵天帅.png


 

李千金与裴少俊《墙头马上》的故事,几百年来,为人们津津乐道,流传甚广。在戏曲舞台上,俞振飞、言慧珠两位京昆艺术大师演绎的《墙头马上》,是反封建的爱情喜剧,经过四代昆曲人的传承,已成为不折不扣的经典之作。在大师的经典珠玉前,北方昆曲剧院的新创剧目《墙头马上》,在戏剧主题、体例结构等方面赋予新的思考和时代意识,以全新的视角诠释经典,生动刻画了人性的现实和人生的无奈,引人深省。自演出后,反响热烈、共鸣颇多,尤其最后具有悲剧意蕴的大团圆结局,有其震撼人心的力量。8月9日、10日,北昆将携《墙头马上》南下金华、义乌,为南方的观众们呈现具有当代解读和思考的经典之作。

 


 

金华

演出时间:2019年8月9日  19:30

演出地点:中国婺剧院


义乌

演出时间:2019年8月10日  19:30

演出地点:义乌文化广场剧院

 

《墙头马上》邵天帅、王琳琳.png


 

北昆版《墙头马上》是以唐代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主旨为故事根基,根据元代白朴《裴少俊墙头马上》缩编而来,在故事脉络上,严格按照原著提供的线索,人物特性强烈。《墙头马上》作为反封建主题的古代喜剧经典,经过几代艺术家的演绎,传唱至今,令人难忘。然而,李千金的性格和命运,不仅是反封建三个字得以概括的,她的遭遇,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值得今天的我们去思索和探讨。所以,此剧前两折是浪漫主义,后两折是现实主义,虽然大团圆的结局没变,但蕴含着强烈的悲剧意味。

 

《墙头马上》邵天帅、袁国良.png

 

由于剧本源于元杂剧,所以原著提示曲牌均为北曲,北曲曲风高亢悲凉,更能表达情绪强烈的情景,本次创作也严格按照原著提示曲牌进行套曲创作,增强了唱腔的悲剧韵味。并运用了更接近戏曲原生态的“一桌二椅”的传统表现手法,来表现虚拟情景。在保留昆曲古老内核的同时,尝试创新,使这部原本属于北曲的昆曲作品《墙头马上》,还原呈现在观众面前。

 

《墙头马上》邵天帅、张欢.png

 

全剧最大的改动与思考,是对于女主角李千金性格与命运的诠释与解读。这也是许多观众引起共鸣,引发热议的原因所在。她青春浪漫、柔情蜜意,为心爱之人不顾一切,然而一腔热情换来的却是银瓶断、玉簪折、恩情绝、子女散,她曾为之向往的爱情与自由,最终却依旧被伦理所桎梏……她的未来会幸福吗?不妨带着这个问题走进剧场,看传统的昆曲如何讲述这个深刻的故事……

 

《墙头马上》邵天帅、王琛 (2).jpg

 

《墙头马上》邵天帅、王琛、袁国良、王琳琳、张欢.jpg


 

主创人员表


出品人:杨凤一

总监制:刘纲

监制:孙明磊 曹颖 海军

制作人:曹文震

创意:邵天帅

剧本原著:白朴(元)

剧本缩编:王悦阳

导演:张鹏

艺术总监:张静娴 周志刚

音乐总监:王大元

视觉总监:冯海

音乐作曲:王天赐

唱腔配器:邢骁

灯光设计:管艾

造型设计:李学敏

服装顾问:王奇

道具设计:史悠扬

主题曲:樊宁

剧务:吴思

演出宣传统筹:王晶

演员统筹:杨帆

乐队总监:梁音  孙凯

舞美协调:龙鸿桥

 

 

《墙头马上》邵天帅、王琛.jpg

 

 

一春,上巳佳节,洛阳总管之女李千金,游园玩赏,身居墙头看园外的新鲜世界。

工部尚书之子裴少俊正巧路过,他鲜衣怒马,她拈花微笑,墙头马上,一见倾心,二人眉目传情,书信为约,当晚便在后花园中幽会,被嬷嬷碰到,发难裴少俊,李千金极力保护,最终李放弃一切,与裴私奔而去。

没有三媒六证的婚姻自然不会在当时的社会下得到认可,李去了裴家七年,一直躲藏在裴家后花园中,儿女生了两个,没有名份,公婆竟也不知。一日终于被公公大人发现。说她淫奔来此,定是娼妓,要去送官,裴少俊此时却说:“少俊是卿相之子,怎好为一妇人,受官司凌辱,情愿写与休书便了,告父亲宽恕。”就这样,一纸休书,摧毁了这个单纯女子的全部生活,连她与儿女在一起的权利一并夺走。

裴少俊进京赶考去了,而李千金不愿在旁人的指摘与嘲笑里生活下去,她没有选择投奔父母,毕竟当初离家时是那样义无反顾,走头无路的她只得寄居在庵观,也许便了此残生。几个月后,裴少俊得中状元,主考官竟然是李千金的父亲,得知李千金是与裴少俊私奔,不怒反喜,意欲前往裴家认亲,这下让裴父子慌了手脚,商量怎样把扫地出门的李千金接回来,最后,李千金心想一双儿女,一家人团圆了。

 

《墙头马上》邵天帅、王琳琳.jpg

 

 

《墙头马上》邵天帅、袁国良、张欢.jpg

 

 

演职人员名单


邵天帅  饰  李千金

王    琛  饰  裴少俊

袁国良  饰  裴行俭

王琳琳  饰  梅    香

张    欢  饰  张    千

王    怡  饰  嬷    嬷

史舒越  饰  副    末


舞台监督:张鹏


司鼓:李永昇

司笛:刘天录

传统笙(兼唢呐、指挥):郑学

键笙:郭宗平

琵琶:陶亮亮

古筝:王燕

三弦(兼大阮):李晓娟

二胡(兼高胡):吴薇

大锣:李斯

铙钹:柳玉忠

小锣:王闯


服  装:王奇   马骏  刘树祥

化  妆:李学敏

道具:于俊

盔  箱:张德强

装  置:邢琦 程千荣

灯  光:齐志欣

音  响:陈雪强 

字  幕: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