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站
2025.07.11-12
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在探索美的道路上
昆曲始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5年7月11日、12日19:30
北方昆曲剧院溯源故宫古籍中的经典
融合别开生面的表达
历时两年多倾心打造的
宫廷风格昆曲《游园·惊梦》
由一级演员邵天帅领衔主演
在上海大剧院·大剧场
展开穿越百年、情牵古今的艺术盛宴
剧情介绍
杜丽娘在游园之后,缓缓进入了梦乡。在梦中,她开启了一段奇妙又深情的历程。
在花神接引下,她与心仪的爱人柳梦梅得以相会,两人情意绵绵,仿佛世间唯有彼此。又在睡魔神的干预下,二人离别,并将杜丽娘引至地府,哪怕是到了阴森的地府,杜丽娘依旧没有放弃对爱情的追求,她的这份深情仿佛能冲破阴阳两界的隔阂。在她的追求和努力下,她又与爱人在故园再度相会。
只是,再美的梦也终有醒来的时候,杜丽娘从梦中惊醒,发现时间只过片刻,失落与彷徨涌上心头。可就在这时,她忽然发现了那件原本只存在于梦中的定情信物,这奇妙的一幕,让梦与现实在此刻交汇融合,跨越了梦境与现实的界限,最终得以有情人终成眷属。
领衔主演
邵天帅饰演杜丽娘
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一级演员
工闺门旦,MFA艺术硕士,先后毕业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师从张静娴、胡锦芳、魏春荣等,2013年正式拜昆曲表演艺术家张静娴为师。
代表作品:
宫廷风格昆曲《游园·惊梦》《白蛇传》《红楼梦》《影梅庵忆语——董小宛》“观其复” 系列剧目《怜香伴》《玉簪记》《墙头马上》《金雀记》等作品。
主要荣誉:
曾荣获全国昆曲优秀青年演员展演优秀表演奖;北京戏曲红梅大赛获金奖;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上海白玉兰表演艺术主角新人奖;第五届中国昆剧节优秀表演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表演奖。2022年8月,入选2022年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人员名单。荣获“2024北京榜样”人物榜称号,入选“国际艺术人才计划”库,2024年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授予“国际文化榜样”。
王琛饰演柳梦梅
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北方昆曲剧院二级演员
师承李东升、于万增、许凤山、汪世瑜、周志刚、王振义、邵峥、钱振荣、张尧等京昆名家。
代表作品:
演出传统剧目《牡丹亭》《西厢记》《贩马记·写状》《雷峰塔·断桥》《梳妆掷戟》《湖楼》《踏伞》《跪池》等剧目。演出新编剧目《金印记》《孔子之入卫铭》《影梅庵忆语——董小宛》《林徽因》《我侬词》《国风》《赵氏孤儿》《墙头马上》《吝啬鬼》《怜香伴》《李佩先生》等剧目。
当 600 年前的昆曲雅韵邂逅非遗工艺的千年匠心,当宫廷美学的庄重华贵碰撞现代舞美的极简哲思,北方昆曲剧院《游园・惊梦》正以无可复制的东方美学基因,重新定义“东方美学天花板”。
今天,我们透过四大核心看点,揭开这场梦境盛宴的神秘面纱 —— 每一针绣线里的非遗魂,每一寸布料中的历史痕,每一折景片间的东方意,都在诉说着传统艺术跨越时空的生命力。
非遗工艺成就东方审美
一花一叶皆千年
剧中十二花神手持的"宝石花"法器,绝非寻常装饰。它们以非遗宫廷工艺精制,每一朵均由玉石与宝石纯手工打造,历经选料、雕琢、镶嵌等数十道工序。薄透的岫玉花瓣、金丝缠绕的石榴石花蕊,搭配玉石镶嵌的枝干与绢花,在舞台灯光下熠熠生辉。
当演员轻挥法器,宝石花如真花般摇曳生姿,将"花开富贵"的东方意象化作可触摸的视觉奇观。从设计到成型耗时数月的宝石花道具,在十二花神群唱时组成"堆花"仪典,以传统戏曲与奢华珠宝的碰撞,绽放出惊艳时光的美学火花。
剧中融入的花神群唱段落《大堆花》,虽为清代之后衍生的艺术创造,却成为推动剧情的关键。北方昆曲剧院五十年代录制的《大堆花》,作为现存最全的花神群唱版本,被巧妙融入《游园·惊梦》,这既延续了不同历史时期对《牡丹亭》的二度创作传统,更凸显了昆曲"同场曲"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价值。
历史考据还原宫廷美学
每件戏服都是行走的文物图鉴
《游园・惊梦》令观众"一眼入魂"的魅力,源于对宫廷美学的极致考究与创新表达。创作团队以《升平署扮相图》《宫廷演剧穿戴提纲》等宫廷文献为根基,邀请故宫专家参与妆造设计,将明清宫廷服饰的庄重华丽与昆曲的浪漫婉约深度融合。无论是杜丽娘的"月白衫子""对儿红披""青衣",还是十二花神、睡魔神的整体造型,均严格依照宫廷文档记载的款式颜色,参照文物进行再创作,让观众恍若穿越时空,置身明清宫廷的戏曲盛宴。
演员们所穿服饰,以苏州全手绣工艺勾勒缠枝莲纹。细密如绘的针法、光下温润的丝线,既彰显明清宫廷服饰的雅致风骨,又以素净月白色调和少女的灵动气韵,成就"雅致与富贵并存,复古共高档相生"的美学境界。当演员身着此衣轻移莲步,绸缎垂坠感与手绣立体感相互映衬,宛如从宫廷画卷中走出的仙子,举手投足间尽是"一顾倾人城"的古典气韵,成为令观众过目难忘的美学符号。
主创对戏服的匠心打造,不仅为舞台呈现,更让每一件戏服成为诉说历史的文化载体。
杜丽娘“月白衫子”
舞美设计彰显极简格调
月亮门里的时空折叠术
有别于传统戏曲"一桌二椅"的布景,《游园·惊梦》以三面可旋转的"月亮门"景片构建极简舞台美学。配合七层纱幕的光影变幻,仅用几何线条便勾勒出园林曲径,灯光投射时形成"似隔非隔"的朦胧意境,完美呼应中式园林"移步换景"的含蓄美学。
可移动的三面墙体通过排列组合,既能象征时空转换,又能渲染场景氛围,与戏曲艺术的虚拟性相得益彰。舞台上12位白衣花仙与8位黑衣舞者的设置,更强化了这种虚实相生的美学表达——正如京剧《三岔口》以虚拟动作演绎黑夜打斗,传统戏曲中明场换景的检场艺术,《游园·惊梦》同样需要观众以想象完成情境建构,这恰是戏曲艺术最动人的独特魅力。
传统戏曲守正创新
宫廷风格昆曲《游园·惊梦》主创及主演花费了数月时间对经典唱段进行了精细化的打磨。传统唱腔依旧,在传统曲牌基础上,特邀作曲家融入宫廷雅乐元素,笙箫钟磬的编配强化庄重感,拓展了昆曲音乐的表现维度。
而且节奏的把控、演员的步法和形体语言上主创融入了更符合现代观众审美的细节调整。演员身段融入宫廷仪态规范,于唯美中透出戏剧张力,赋予经典全新解读。
演员的演技、形体的雕琢、唱腔的精准控制,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都彰显着对传统的敬畏与坚守。既是对昆曲经典的致敬,也是对传统文化未来发展的探索,为昆曲的当代传播和传承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路径,打造出既具历史底蕴又具时代风貌的创新成果,让传统文化“焕新”力量,为时代所见、为世界所闻。
《游园・惊梦》特别打造「昆曲美学空间」,于演出前后开放三大沉浸式体验环节。从非遗华服的针脚肌理到篆刻印章的文脉传承,从打卡场景的光影定格到主演签名的零距离互动,让你在观剧前后都沉浸在踏入汤显祖笔下的梦幻之境。
华服静态展
在剧场精心布置的华服静态展区,特别甄选杜丽娘经典戏服进行陈列展示。一袭袭采用纯手绣工艺的真丝戏服,以雅致的姿态静置于展柜之中。观众们可近距离驻足观赏,细细品味戏服上细密的针脚与精美的纹样。在这近距离的观赏与拍摄中,直观感受全手绣工艺在真丝面料上绽放出的独特魅力,领略传统非遗技艺的深厚底蕴与非凡匠心。
主题打卡互动
剧组将在剧院内特别设置《游园·惊梦》主题展板与主题篆刻盖章区域。精心设计的主题展板以剧中经典场景为背景,营造出极具氛围感的打卡空间。
一旁的主题篆刻盖章处,准备了富有剧中元素的篆刻印章。欢迎大家在此拍照打卡,用镜头记录下此刻的喜悦,随后通过社交平台分享这份美好。与此同时,现场还为观众准备了惊喜,免费赠送精美的明信片,让这份观演前的愉悦体验得以留存。
演后互动 主演签名会
每场演出落幕之后,主演们将带着戏中的妆造来到大厅,为观众们开启一场时长 20 分钟的签名会。
由于时间和名额有限,工作人员会引导观众有序排队等候。在排队过程中,请各位观众手持场刊、海报或文创明信片,与主演近距离交流合影。欢迎大家与主演们分享观剧感受,让这场精彩的演出在签名会的温馨氛围中延续。
从华服展的经纬线到签名会的墨痕,每个环节都是《游园·惊梦》剧组对观众的期待和诚意展现。演出前一小时的昆曲美学空间,不仅是观剧前的预热,更是让非遗工艺、宫廷美学与现代生活对话的桥梁。
7月11日至7月12日上海大剧院,提前抵达剧场,让这场跨越时空的美学体验,从踏入剧场的第一步便已开始 —— 毕竟,真正的惊梦之旅,从不止于舞台之上。
如果你也热爱传统文化,
渴望感受古典艺术的魅力,
那一定不要错过这场昆曲演出!
这不仅是一场昆曲艺术的盛宴,
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探索与传承。
在这里,
您将领略到宫廷风格的昆曲之美,
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价值。
7月11日、12日,
诚邀您走进上海大剧院,
共赴这段流传百年的浪漫绮梦,
感受与爱共鸣的心跳。
曲终人未散情缘永绵长
……
出品单位:
北方昆曲剧院
出品人:杨凤一
总监制:孙明磊
监制:邵天帅
制作人:曹文震 张鹏 刘巍
原著:明·汤显祖
主创人员
艺术指导:汪世瑜
文学顾问:郭启宏
学术顾问:王馗
总导演:张鹏
整理编剧:王一舸
音乐总监:周友良
舞美设计:刘科栋
灯光设计:任冬生
服装设计:张锐
海报设计摄影:冯海
副导演、舞蹈设计:史博
造型设计:李学敏
道具设计:刘树祥
音响设计:沈恬
乐队指挥、音乐助理:郑学
宣传顾问:尚文超 姜书胤
英文翻译:王俊
海报书法:冯国大
群曲指导:李文利
《游园·惊梦》演员名单
杜丽娘:邵天帅
柳梦梅:王琛
春香:王琳琳
胡判官:史舒越
睡魔神:张欢
大花神:袁大程
正月梅花花神:王奕铼
二月杏花花神:高陪雨
三月桃花花神:王蒲实
四月牡丹花花神:鲍思雨
五月石榴花神:魏典
六月荷花花神:田妙然
七月海棠花花神:刘珂延
八月桂花花神:谭萧萧
九月菊花花神:李相凯
十月芙蓉花神:宿梓晴
十一月山茶花神:谷思克
十二月腊梅花神:郭小菡
闰月灵芝花神:李尚烨
十二花仙:
孙梦晴 靳羽西 王禧悦 孔佳慧 张涵钫 朱泓颖
王蕙文 杨禹薇 范雪营 苗 倩 杨雅仪 李昊昱
八鬼族:
程浩辰 蒋 雄 刘沛坤 陈家琦
韩周泓 龚 波 张新勇 解 童
《游园·惊梦》乐队成员
指挥:郑学
司鼓:张航
司笛:刘天录
笙:王智超 王晓旭
琵琶:高雪
扬琴:阳茜
古筝:王燕
中阮:霍新星 李莘
高胡:张明明
二胡:张学敏 吴薇 梁茜 张小涵 崇斌
中胡:付鹏 钱昊
大提琴:周瑞雪 闫妍
贝斯:孔棰震
箫、埙:韦兰
排笙:郭宗平
唢呐:林威 曹瑗方
编钟:程芳菲
大锣:龚术坤
铙钹:柳玉忠
小锣:李斯
定音鼓:郭继方
效果:李琛
《游园·惊梦》舞美成员
服装组:哈冬雪 张德强 赵军
容妆组:张丽萱 杨悦 穆伟
道具组:史优扬 程千荣
盔箱组:张然 焦殷哲
装置组:乔阳 马超 刘建华 王海
灯光:龙鸿桥
音响:李饶
字幕:黄缨淇
舞台监督:周虹 曹文震
演出监督:王晶 韩锐捷
演员统筹:王锋 周虹
乐队统筹:王燕 郭宗平
舞美统筹:赵军
演出宣传统筹:王晶
项目执行人:刘礼霞 周虹
剧务:孔佳慧 吴雯玉
场记:张涵钫 张佳睿
敬请关注~
主创团队
宫廷风格昆曲《游园·惊梦》的创排汇聚了业内顶尖的专家和主创团队,堪称豪华阵容,为这部剧作奠定了非凡品质。
艺术指导·汪世瑜
梅花奖获得者、一级演员
艺术指导汪世瑜,一级演员,荣获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2年被文化部表彰为“有显殊成就”的昆曲艺术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担任青春版《牡丹亭》总导演,北京皇家粮仓厅堂版《牡丹亭》导演和艺术总监,著有《汪世瑜谈艺录》一书。
剧本指导·郭启宏
北京剧协终身荣誉主席
剧本指导郭启宏,著名剧作家,现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级编剧。代表作涵盖话剧《知己》《李白》,昆曲《南唐遗事》《司马相如》,京剧《司马迁》等多种剧种。他三获文化部最高奖文华剧作奖、四获中国剧协最高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在戏剧创作领域成绩斐然,被称为中国当代戏剧创作“三驾马车”之一。
学术顾问·王馗
文学博士
学术顾问王馗,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戏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戏曲研究》主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他在戏曲史论多个领域均有专门研究,承担并完成国家级学术项目十多项,出版多部专著,在推动昆曲剧种保护工作中贡献卓越。
总导演·张鹏
发起并导演观其复昆曲系列
总导演张鹏,北方昆曲剧院青年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京剧专业,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研究生。自2016年发起并导演观其复昆曲系列,连续五年排演剧目有:《怜香伴》《玉簪记》《墙头马上》《望江亭中秋切鲙》《金雀记》。导演剧目获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凭借独特复古风格与精湛执导技艺,收获观众广泛认可。
整理编剧·王一舸
昆曲作家
整理编剧王一舸,作为青年剧作家,才情出众,以其敏锐的艺术感知与扎实的文字功底,为《游园·惊梦》的剧本注入了新的活力,是戏曲创作领域备受瞩目的青年才俊。
音乐总监·周友良
一级作曲
音乐总监周友良,一级作曲,青春版《牡丹亭》音乐总监。曾多次获得过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文华奖、群星奖金奖、山花奖等重要奖项。2006年,被文化部授予“昆曲艺术优秀(作曲)主创人员”称号。
在制作《游园·惊梦》的音乐时,他将古籍《南府升平署戏本》中的宫廷谱转换为简谱,再进行升评书与工尺谱的创作。为该剧精心还原宫廷风音乐,力求让《游园·惊梦》的音乐既保留古韵,又不失现代性。
舞美设计·刘科栋
一级舞美设计
舞美设计刘科栋,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舞美设计,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他是舞台上的诗人,其作品风格独特,善于运用空间、色彩和道具营造出诗意且富有感染力的舞台氛围。在过往作品中,无论是《驚夢》《戲臺》《红玫瑰与白玫瑰》,还是《水月洛神》《醒.狮》《五星出东方》等作品,他总能巧妙地将剧情与舞美设计融合,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视觉体验。
灯光设计·任冬生
一级舞美设计
灯光设计任冬生,北京舞蹈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一级舞美设计。曾多次获得“文华奖”、“五个一”等国家级大奖以及俄罗斯“ Benois de la Danse”(伯努瓦奖)“最佳舞美设计奖”。代表作有与张艺谋合作的观念演出《对话·寓言2047》《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咏春》《浪潮》《觉醒年代》等作品。
服装设计·张锐
人类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
服装设计张锐,人类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近年主要设计作品有昆曲《宦门子弟错立身》《怜香伴》《罗浮梦》等作品。
他以《升平署扮相图》和《宫廷演剧穿戴提纲》两本文献为基础,在服装设计中大量参考文物,将故宫的文化元素深度还原到戏服之上,精准呈现百年前的审美风格。
海报摄影设计·冯海
中国顶级时尚摄影师
海报设计与摄影冯海,中国顶级时尚摄影师。曾拍摄过引起热潮的《新游园惊梦》主题照片,在当时引起轰动。其作品风格独特,善于捕捉人物与场景的独特魅力,通过镜头语言传递出浓厚的艺术氛围。
造型设计·李学敏
二级容妆师
造型设计师李学敏,北方昆曲剧院舞美中心二级容妆师,舞美学会会员。作为观其复造型师,有着丰富的经验与独特的审美,擅长根据角色特点设计贴合的造型,让演员在舞台上展现出最佳风貌。代表作品有苏州昆剧院“青春版”《牡丹亭》《1699桃花扇》《香妃梦》等作品。
道具设计·刘树祥
担任多项重点剧目道具设计
道具设计师刘树祥,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在道具设计方面经验丰富,对细节把控严格,能够根据剧情与时代背景,精心打造出贴合剧情的道具,为舞台表演增添真实感与氛围感。代表作品有吕剧《铁门关》;昆曲《孔子之入卫铬》《飞夺泸定桥》《赵氏孤儿》《汉宫秋》等等作品。
音响设计·沈恬
录音艺术专业硕士
音响设计师沈恬,中央民族乐团音响设计,中国录音师协会、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中国舞台美术学会音响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代表作品有中央民族乐团大型视听交响音乐会"黄钟大吕"、"天地永乐中国节"、迎接冬奥大型文艺演出"一起向未来",大型民族乐剧“印象国乐”、“又见国乐”、“玄奘西行”等等。
指挥·郑学
青年指挥
北方昆曲剧院青年指挥,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师承于著名指挥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黄晓飞先生、国家交响乐团一级指挥家王琳琳先生。
指挥作品:
北方昆曲剧院《人在草木间》《李清照》、大都版《牡丹亭》上下本、“观其复”系列剧目《墙头马上》《望江亭中秋切鲙》、《荆钗记》《我侬词》《梵宫缘》《蝴蝶梦》、宫廷风格昆曲《游园·惊梦》等剧目。
司鼓·张航
二级演奏员
北方昆曲剧院二级演奏员,MFA艺术硕士。毕业于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先后师从于张宗英、翟月昌、孙凤岐、马建立、马勇老师。
参演剧目:
京昆梆传统折子戏合计一百八十余折。参与创排继承《长生殿》《牡丹亭》《玉簪记》《救风尘》《李清照》《汉宫秋》《林徽因》《李佩先生》《清明上河图》《白兔记·咬脐郎》《狮吼记》、宫廷风格昆曲《游园·惊梦》、“观其复”系列剧目《望江亭中秋切鲙》《墙头马上》《怜香伴》《金雀记》等三十余部中大型剧目。
司笛·刘天录
二级演奏员
北方昆曲剧院二级演奏员,先后师承于徐达君,王建平两位老师。
参演剧目:
新创剧目《李佩先生》《国风》《续琵琶》《孔子之入卫铭》《救风尘》《汉宫秋》、宫廷风昆曲《游园·惊梦》等;小剧场剧目《狮吼记》《一捧雪》、“观其复”系列剧目《怜香伴》《墙头马上》等;传统剧目《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玉簪记》《烂柯山》《白蛇传》《奇双会》《义侠记》等,并参演多部折子戏。
上海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