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北方昆曲剧院与首都图书馆于2025年6月5日成功举办“馆院交流 文韵新传”主题党日活动。共同围绕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扬展开了深刻对话。活动不仅是馆院间的文化碰撞与融合,更标志着双方携手创新发展新模式的开端。首都图书馆党委书记许博、北方昆曲剧院党总支书记孙明磊及相关人员参加活动。
探访百年戏楼,感知昆曲魅力
活动伊始,在孙明磊书记的引领下,许博书记一行参观了正乙祠戏楼。这座始建于明代、历经风雨沧桑的古戏楼,以其古朴庄重的建筑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令参观者深感震撼。孙明磊书记生动介绍了正乙祠的历史沿革、独特的文化属性及其全年的演出安排,使大家对这座戏楼作为昆曲艺术重要载体的地位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戏楼内的每一砖一瓦、每一处雕刻,都无声地诉说着中国戏曲艺术数百年的辉煌与沉浮,为后续的研讨交流奠定了浓厚的历史与文化氛围。
深化馆院合作,共谋传承新篇
参观结束后,双方举行了深入的座谈研讨会。双方首先相互介绍了各自单位的基本情况、业务特色及发展规划。北方昆曲剧院党总支书记孙明磊简要介绍了剧院目前的组织架构、年演出量以及未来发展前景。首都图书馆党委书记许博则回顾了自2009年一次外事出访活动起与北方昆曲剧院结下的深厚渊源,并表达了此次活动以党建推动业务发展的初衷。
研讨的核心聚焦于四大议题:
戏曲古籍的活化利用
戏曲文献创作的合作开发
深度挖掘昆曲内容推动戏曲传承发展
数字化衍生拓宽昆曲演出市场
首都图书馆:以馆藏赋能昆曲新生
许博书记在发言中提到,首都图书馆珍藏着大量珍贵的戏曲古籍文献,这些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瑰宝。他表示:“我们希望未来能与北方昆曲剧院合作,通过教育普及、公开讲座等形式,提升公众对昆曲的认知与兴趣。将这些古籍从尘封的书架中解放出来,通过昆曲艺术重新演绎,让它们在现代舞台上焕发新生。”
许书记表示,首都图书馆作为北京市文化文物改革的试点单位,正积极探索“盘活”自身资源的新路径。目前馆内已有70余种在售文创产品,未来期望与北方昆曲剧院在内容挖掘上深化合作,探索将图书馆的展览与剧院的演出相结合,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为文化艺术事业贡献力量,为舞台艺术培养更多购票观众,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北方昆曲剧院:借文献滋养艺术创作
孙明磊书记对许博书记的提议表示高度认同与积极响应。他认为:“昆曲作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首都图书馆珍藏的戏曲典籍对于北方昆曲剧院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应多多加强互动交流,让更多的演员能够学习到这些珍贵文献。希望能与首都图书馆携手创建‘移动书香’、‘戏文沙龙’等品牌,打造共同的文创产品,孵化共同的艺术品牌”。
孙书记提出,双方可以携手对古籍文献进行新剧目的创作与开发。如与我院的经典剧目《十五贯》《红楼梦》《牡丹亭》等融合互动。针对首都图书馆珍藏的戏曲典籍可以合作开展学术讲座、读书研讨交流活动,并安排剧院演员进行现场演示与讲解。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既能分享古典文化知识,又能生动传播昆曲艺术,实现昆曲与图书的有机联动。
文创共融:打造文化新亮点
面对当前文创产业的热潮,双方还就如何深度融合文创产品开发进行了探讨。一致认为,馆院双方可以共享文创资源,避免同质化竞争,共同策划并打造具有独特亮点的文创产品,使文化事业能更有效地服务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拓展昆曲文化的多元价值。
展望未来:让“文韵新传”绽放时代光彩
此次首都图书馆与北方昆曲剧院的联学共建主题党日活动,不仅显著增进了馆院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更为传统文化的跨界融合提供了一次生动的实践。双方达成的合作共识,为昆曲这一古老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富有潜力的新路径,也为图书馆与文艺院团之间如何有效协同、共促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随着更多创新举措的落地实施,相信在首都图书馆与北方昆曲剧院的共同努力下,昆曲这朵古老的艺术之花,必将在新时代的沃土上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文韵新传”不仅是本次活动的主题,更将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